迫在眉睫的银行数字化采购转型方案-云中鹤

标签: 银行数字化采购转型 2021-07-28 22:13:48

数字化转型并非人们眼中那么高不可攀,一言以蔽之,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法去满足客户的问题,实现数字化层面的需求实现和需求满足的问题。

在这个同时,将低频业务转变为高频业务,实现传统经济的流程再造,打造传统经济流程在数字空间的孪生双胞胎。

在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往往会陷入到几大误区之中。

迫在眉睫的银行数字化采购转型方案-云中鹤

误区一:忽视战略的重要性

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,是需要银行从上到下持续完成的工程。

银行作为服务行业,领导层首先要思考的是,我们的战略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持续的价值,我们的团队要朝哪个方向体现自己的价值,并在各个部门,不同团队直接紧密合作,共赢发展。

误区二: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

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小,仍采用顶级数据库技术。因为看到股份制银行从事分布式数据库业务,他们希望顺应这一趋势。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数字化的转变,这是对资源的浪费,有助于业务的发展。传统的数据库已经足以满足小规模事务的需要。

误区三:重数据技术,轻数据运用

好像银行业机构突然都重视大数据技术,部署了各种技术中台,这些中台,甚至可以实现100亿数据规模的运算。

实际上,我们冷静想一想,我们又不是电商或者互联网平台,会有那么大规模的数据么?

其实,这样忽视了最重要的“小数据”,忽视了对小数据的分析,例如,一个产品和一个用户10年的月度交易规模数据。,可能通过传统的Excel或者SQL就可以完成了,如果能够通过BI工具实现分析的可视化和自动化,那就更好了。

将小数据分析好了,对于业务帮助是最大的。

误区三:重功能轻交互

有一些银行应用程序不是数字的,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和高频的交流。一家银行投资3000万到4000万的外包费用来开发银行应用程序。结果与其他银行应用程序没什么不同,下载量达数千次。有一家大银行开发了17款应用程序,并将它们放在应用程序商店供用户下载。用户生态非常分散。应用程序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比简单的功能更重要。一个能让用户深刻记住连续使用的功能比十个功能更重要。

误区六:重KPI轻用户价值

光靠KPI的驱动,是实现不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。用户价值才是最重要的,用户价值突变型的变化,能带来KPI成倍的爆发增长。2015年微信推出的微信红包是中国文化与用户价值的完美结合,实现春节绑定卡2亿张的纪录。通过KPI,我们可能会强迫下面的人去做,这会产生一定的KPI,这与用户价值创造和突破对企业的巨大贡献是不相称的。

误区七:重拉新轻经营

现在银行很重视获客,似乎它很少关心客户为什么来,也不关心客户后续的需求。金融技术强、数字工具强大的银行,在强调创新、忽视操作的心态下使用这些工具是不好的。

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,也有着无尽的前沿。这条路充满了艰辛,一定会有成功者,也躺满失败者和迷失者。

在数字经济时代,失败者可能不是面对面被敌人打败,而是被汹涌的浪潮无情地抛弃。

数字经济对银行内外联系的数字化和高效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,如果它慢了,它就会变成昨天的黄花。数字化之后,银行很容易成为任何形式,在各种数字经济场景中拓展业务空间,延续生命。

那些没有完全数字化和伪化的银行将失去营养,随着越来越少的生态联系而枯萎。

更换提示